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当前,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深度融合。算力是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设施的突破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实践“开放合作”和“全栈生态”的双轨发展模式,有效打破对单一技术的依赖,构建多元技术驱动的健康生态系统。突破瓶颈,国产算力开辟“标准定义”,“加快人工智能等数字智能技术变革,突破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的高效供给”。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国产算力发展指明了方向。11月20日,在以“计算万物,相悦未来——智能计算驱动新生产力”为主题的长沙世界计算大会上,这一政策此次大会上,多家厂商展示了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其中超级节点格外引人注目。在中科曙光Scalex640超级节点展区,不少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参观者不时拿出手机拍摄产品细节,并与工作人员交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Scalex640超级节点采用集计算、存储、网络、电源、散热于一体的紧密集成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一拖二”高密度方案,结合超高密度刀片、浸入式相变液冷、高压直流供电等技术,实现单柜640张卡的超高速互联。同类产品与传统解决方案不仅算力综合性能提升一倍,而且在大型模型训练和识别场景的MOE万亿参数上实现30%-40%的降低性能。基于30天+长期稳定运行测试可靠性验证,PUE控制在1.04水平,相比风冷模式可节省30%电量。这一技术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全球计算能力需求增加的现实以及传统架构的局限性。这需求的增长正在加速计算能力技术的演进。 “计算的力量就是生产力。”这个话题在长沙世界计算大会上被多次提及。这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真实反映。算力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的主赛道和国家主体竞争的重要赋能收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产业应用,“向纵深、向实用”的发展趋势催生了“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的新范式,各行各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419.8亿元,预计到2031年将接近134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3%。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提供主要动力以实现技术多元化。传统算力架构面临严峻挑战:“算力不足、数据传输速度慢、能耗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成为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拦路虎”。这也是业界常说的“算力墙、通信墙、能耗墙、可靠性墙”的四大痛点。当前形势下,超级节点等人工智能新基础设施成为突破算力瓶颈的关键,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也随之而来。算力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主赛道,各国都在加快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显示,到2025年6月,我国算力总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二,也标志着我国电力发展面临战略跨越。从“技术追赶”到“标准清晰度”。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面对日益扩大的算力需求缺口和系统性技术瓶颈,国内领先企业纷纷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曙光SCALEX640超级节点推出的开放架构和华为Ascend 384超级节点打造的全栈解决方案,从“生态协同”和“闭环融合”两个维度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正确的解决路径为我国计算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与封闭的生态系统相比,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加复杂。针对跨厂商技术对接困难等问题,中科曙光携手20余家智能计算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基于国家先进计算研究院的“人工智能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g 产业中心推动产业发展。链上开放协作,构建开放包容的智能计算产业生态。面对算力的广阔蓝海,曙光Scalex640超级节点和华为Ascend 384超级节点是“开放协作”和“全栈生态”两条技术路线的典型代表,在市场引导下并行发展呈现差异化趋势。 。健康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是我国占据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布莫集群竞争数字化数字集群的强大内生动力,为新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